时间:2025-08-18 作者: 点击数: |
秋日的甘南高原,天朗气清。在海拔3000多米的合作市田间地头,一簇簇叶片厚实、贴地生长的独一味迎来了采收旺季。阳光下,务工人员杨五梅和姐妹们正麻利地分拣、晾晒、装袋,指尖沾染的草香混着欢声笑语,在山谷间轻轻荡漾。这丰收的场景背后,藏着合作市以党建为笔,在高原大地上书写的产业振兴篇章,更凝结着一位企业家三十载的坚守与情怀。 “独一味这宝贝,是咱高原给的馈赠,更是党建引领让它成了富民的‘金疙瘩’。” 甘南百草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王元龙站在加工车间前,望着流水线上正在进行初加工的独一味,语气里满是感慨。他摊开双手,掌心纵横的老茧与指节处厚重的角质层,是三十年与高原药材为伴的印记 —— 那是无数次翻山越岭考察药材生长环境留下的痕迹,是常年在田间指导种植磨出的厚茧,更是无数个夜晚在实验室里研磨药材的见证。 作为合作市中藏药材产业的龙头企业掌舵人,王元龙从三十年前便一头扎进了这片高原。那时的独一味还只是散落在山野间的野草,他背着药篓走遍甘南的沟沟壑壑,记录独一味的生长习性;带着样本辗转各大科研机构,求证它的药用价值;挨家挨户劝说农牧民试种,手把手传授种植技巧。“党员就得有股子韧劲,认定了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事,就必须干成。” 王元龙常说,正是党组织的指引,让他在这条路上从未动摇过。 如今,甘南百草早已将党建引领融入产业发展的血脉,把党员培养成技术骨干,让骨干带动农户。“今年光合作市就有1000 多户农牧民跟着我们种药材,算下来户均能增收2万多块。” 他指着车间里正在调试的新设备,眼里闪着光,粗糙的手掌轻轻拂过机器外壳,像是抚摸着亲手养大的孩子。“这不,独一味配方颗粒升级改造项目刚完成,今年产值肯定能突破5000万元,产业链条越扎越实,老百姓的腰包才能越来越鼓。” 车间外的田埂上,杨五梅正和姐妹们分享着最近的收入。“你看这独一味,收下来我们负责分拣装袋,活儿不重,一天能挣150块,一个月干下来4000多块稳稳的。” 她擦了擦额头的薄汗,脸上是藏不住的笑意,“最要紧的是离家近,早上送娃上学,中午还能回家给老人做口热饭,挣钱顾家两不误。你看,我七八个姐妹都来这儿干活了,大家一起挣钱,一起开心!” 在她看来,这漫山遍野的独一味,不仅是治病的良药,更是撑起家庭幸福的 “致富草”,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王元龙三十年来的坚持。 能让这株生长在2700-4500米高原碎石滩的 “神奇植物” 发挥大作用,离不开甘南百草对高原药材资源的系统开发。除了独一味,公司还广泛种植唐古特大黄、当归、柴胡、黄芪、羌胡等多种中藏药材。独一味作为中藏药中的瑰宝,全草入药,能治跌打损伤、筋骨疼痛等多种病症,是大自然赋予甘南的独特财富。多年来,王元龙重点开展了药材规范化种植、野生药驯化种植、药材种子种苗繁育,积极探索出 “科研单位 + 公司 + 合作社 + 基地 + 农户”的药材种植模式,让这些高原药材得以规模化、标准化生长,也让这份“独特”变成了产业优势。 目前,甘南百草精深加工生产线正在升级改造,围绕中藏药材产业,逐步形成了从种植、加工到研发、生产的完整链条。这背后,既是生态产业园区党工委着力建强企业党支部,充分发挥其“政治核心”“政治引领”功能的具体体现,也是王元龙带着团队一次次攻克技术难关、一次次拓展市场渠道的艰辛付出。甘南合作市生态产业园区党工委负责人马金山表示:“下一步,我们要继续强链补链,让园区真正成为支撑合作市‘百亿强县’目标的增长极,让‘红色引擎’带动更多像中藏药材这样的特色产业茁壮成长。” 夕阳西下,加工好的独一味饮片被整齐打包,即将发往全国各地。从高原深处的一株野草,到车间里的合格药材,再到农户口袋里的真金白银,独一味的“蜕变”之路,正是合作市以党建为引领,激活特色资源、带动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更是王元龙三十年如一日,用布满老茧的双手守护高原药香、带领群众致富的真实写照。在这片充满生机的高原上,党建红与产业绿交相辉映,正绘就出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壮美画卷,而王元龙和他守护的中藏药材,还将在这幅画卷上继续书写新的篇章。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