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策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政府网站年度工作报表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依申请公开

乡镇街道部门单位

重点领域公开

  • 索 引 号:hzsrmzfbgs/2023-00134
  • 标      题:中共合作市委办公室合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合作市关于建设甘南州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实施方案》的通知
  • 发文字号:
  • 发文机关:合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成文日期:
  • 发文日期:2023-02-28

中共合作市委办公室合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合作市关于建设甘南州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实施方案》的通知

时间:2023-02-28   作者: 点击数:  

市委办发〔2023〕9号

中共合作市委办公室

合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合作市关于建设甘南州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实施方案》的通知

 

有关乡镇(街道)党(工)委、政府(办事处),市级国家机关有关部门:

《合作市关于建设甘南州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实施方案》已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中共合作市委办公室    合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2月28日




合作市关于建设甘南州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实施方案


根据《中共甘南州委办公室甘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甘南州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方案的通知》(甘南办字〔2022〕48号)精神,为有力有序有效开展甘南州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工作,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 积极落实全州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动员决策部署,以牢固树立和践行“两山”理念为导向,以农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倾力打造“五无甘南”、创建“十有家园”和加快建设青藏高原绿色现代化先行示范区为目标, 深入推进“一心三区”战略布局,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利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业生态保护修复、农业链条建立健全,实现资源利用集约化、投入品减量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建设“青藏之窗·雪域羚城”提供有力支撑。

二、建设目标

通过绿色化引领、区域化布局、产业化发展、规模化经营、品牌化营销、标准化生产,到2024年,全市农业绿色发展全面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模式、集成技术和体制机制健全完善,绿色创新链、绿色要素链和绿色产业链紧密相连,农牧民、企业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农业绿色发展生动践行,农牧村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取得更大进展。

(一)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实现资源禀赋高效化利用。耕地、水、生物等农业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全市累计新建高标准农田0.8万亩,秸秆还田面积4万亩,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0%以上,耕地质量提高0.4个等级。集成推广节水技术,加强农业用水管理,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率显著提升。建设以青稞、油菜为主的特色种质资源库1个,开展牦牛品种选育和提纯复壮,新建牦牛藏羊保种场2个,牦牛繁育核心群2个。

(二)不断提升产地环境质量,实现农业绿色有机化发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农业面源污染全面遏制。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达到80%;废旧农膜回收率达到90%、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畜禽粪综合利用率达到81%以上;农作物有机肥替代化肥率达100%;主要农作物农药利用率达43%以上,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覆盖率分别达到50%、45%以上。

(三)不断改善农业生态系统,实现生态屏障功能化升级。森林、草原、湿地、耕地等生态功能进一步改善。整治中度以上退化草原5.3万亩,完成国土绿化0.5万亩。修复湿地生态0.44万亩。安全利用各类耕地达到0.339万亩,安全利用率达98%。

(四)不断增加绿色产品供给,实现农畜产品品牌化销售。农业标准化清洁化生产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农产品品牌化占比明显提升,逐步构建完善农业绿色供应链。全域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向更高层次、更深领域推进,种植青稞6.3万亩、油菜2.2万亩、饲草料4.2万亩、藏中药材0.7万亩、羊肚菌0.04万亩,积极打造特色农作物绿色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每年扶持新(改、扩)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7个,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达99%以上,“三品一标”产品认证数量年增幅保持在8%以上,打造农业全产业链1条,力争建成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1个。

三、建设步骤

建设工作共分六个阶段,建设期限为2022年至2024年。

(一)方案制定阶段(2022年10月31日—2023年2月)。按照州委、州政府创建部署要求,做实做细做精建设措施,科学制定全市实施方案,做到建设工作有实施计划、有阶段目标、有具体措施、有项目资金、有人才支撑,确保工作有序高效开展。

(二)宣传动员阶段(2022年11月20日—2023年2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建设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重大意义、创建任务、创建标准、推进措施等宣传动员工作并召开启动大会,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统一目标要求、统一建设进度,形成建设工作的浓厚氛围和工作合力。

(三)技术培训阶段(2023年2月15日—3月15日)。各成员单位对照建设目标、措施、时限,制定具体培训方案,对本行业、本系统技术人员开展具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着力夯实技术型人才基础,全力保障建设工作高标准推进。

(四)建设推进阶段(2023年3月15日—2024年9月1日)。各乡镇及成员单位要以建设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为统领,按照实施方案要求,积极争取各类项目、整合各类资金,加大投入倾斜力度,确保工作高质量、严要求完成建设任务。

(五)中期评估阶段(2023年6月1日—2023年9月30日)。市建设甘南州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各成员单位和技术专家组成考核评估工作组,对各乡镇和成员单位建设工作开展市级中期评估检查,同时全力配合州上完成中期评估,确保建设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六)总结验收阶段(2024年9月1日—2024年12月31日)。市建设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工作领导小组完成市级自验,并申请州级验收工作,全面总结建设经验,认真提炼特色亮点,扎实开展典型宣传,形成长效发展机制。

四、重点任务

(一)构建农业资源保护利用,不断提高发展水平

1.实施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行动。坚决守牢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因地制宜实施田块整治、土壤改良、灌溉和排水、田间道路、农田输配电等建设内容的高标准农田0.8万亩,持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开展耕地保护利用,重点推广秸秆还田与“深翻+有机肥还田”等综合技术模式,增加土壤有机质,提升耕地土壤肥力,定期不定期开展耕地质量调查评价。认真开展全国第三次土壤普查工作。到2024年,建立常年土壤质量监测点28个,耕地质量提高0.4个等级,秸秆还田面积4万亩(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局牵头,各乡镇及有关街道组织实施)

2.推广高效节水农业灌溉技术。依托甘南州农产品绿色标准化基地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农田节水灌溉设施,因地制宜推广滴灌、喷灌、微灌和管道输水灌溉等农业节水技术。加大数字化节水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在设施农业中的普及度。组织实施卡加曼乡青藏源现代农业园智能化标准型微灌工程,引进和推广先进环保节水设施设备。强化农艺节水和工程节水,因地制宜推广藏中药材及马铃薯全膜双垄沟播集雨和顶凌覆膜种植技术,提高区域内天然降水利用率。到2024年,建成高效节水、集数字智能化、示范带动功能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市水务局、市科技局配合,各乡镇及有关街道组织实施)

3.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强化农业生物种质资源保护与有效利用,加大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力度,抢救性收集一批珍稀、濒危、特有资源和地方品种。积极开展全国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畜禽资源普查和第一次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加快农作物育繁推一体化建设,建立农业科研单位+种业企业(合作社)+良种推广的种业发展长效机制。严防外来生物入侵、生物灾害,建设关键区域生物入侵阻隔带,完善外来物种风险监测评估与防控机制。实施森林、草原、湿地保护与修复,建设农田生态廊道,保护区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到2024年,全市建成藏中药材繁育基地1万亩,建设青稞、油菜等特色作物良种繁育点1万亩。建设州级美仁牦牛保种场2个。组建美仁牦牛改良核心群2个,藏羊改良核心群1个,合作猪(蕨麻猪)种质资源保护基地1个。(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局牵头,各乡镇及有关街道组织实施)

4.加大农业功能区监督与管理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求,严守21.3万亩耕地红线,严禁违规占用耕地造林绿化、挖湖造景、挖塘养鱼,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巩固划定成果,建立健全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加强和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豆类、油菜、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料生产,严格控制新增建设占用耕地,严格新增耕地核实认定和监管,杜绝占优补劣、占水田补旱地,对新增建设用地确需占用稳定耕地的,按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要求实现占补平衡,保证耕地面积不减少。粮食生产功能区得到全面提升,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1.3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6.51万亩。(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市自然资源局配合,各乡镇及有关街道组织实施)

(二)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全面提升产地环境

1.提高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大力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支持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乡推进,鼓励和扶持企业、合作社积极参与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研发,配套建设有机肥生产车间,做大做强有机肥加工企业。加强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计划和台账管理,塑造有机肥产品品牌。因地制宜推广堆沤肥、粪污发酵、异位发酵床等粪污处理技术,所有规模畜禽养殖场实现废弃物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和减少废气排放的标准化技术全覆盖。开展畜禽养殖业氨排放控制,协同推动氨气等恶臭物质治理。打造绿色种养循环农业模式,推动畜禽粪污由“治”向“用”转变。到2024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1%以上。(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州生态环境局合作分局配合,各乡镇及有关街道组织实施)

2.抓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以全面禁止秸秆露天焚烧为目标,突出秸秆还田、离田利用和收储运体系建设三个重点,全域开展秸秆综合利用行动,以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和原料化为主攻方向,建立健全秸秆收集储运体系,支持以乡镇、村、企业(专业合作社)或经纪人为主体建设秸秆收储站点,鼓励养殖场和企业(专业合作社)利用秸秆青贮、黄贮、微贮等饲料化利用技术,培育秸秆高值化、产业化利用运行体系和政策体系,进一步提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到2024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州生态环境局合作分局配合,各乡镇及有关街道组织实施)

3.治理地膜等废弃物白色污染。开展农膜回收利用行动,持续开展农田地膜残留监测,推广全生物降解地膜,示范推广0.015mm加厚膜使用、集成应用地膜机械捡拾、适期揭膜等高效回收技术,推广面积1万亩。探索推行“一膜两用”“一膜多用”及茬口优化等农膜减量替代技术,加大市级财政对废旧农膜回收加工企业和回收网点建设的支持力度,努力构建市有回收加工企业、涉农乡镇有回收站、村有回收点的标准化废旧农膜回收网络体系。依托农资销售服务网络和经营服务网点,拓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废旧农膜回收等业务,落实农药农膜经销主体回收处置责任,将无利用价值的废旧农膜纳入农村垃圾收集处置体系。(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州生态环境局合作分局配合,各乡镇及有关街道组织实施)

(三)推进“五无甘南”创建行动,筑牢绿色发展基底

1.推进全域无垃圾。统筹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向纵深推进,有效根治“脏、乱、差、堵”乱象。全面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到2024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现规范化、常态化,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牵头,市住建局、市农业农村局配合,各乡镇及有关街道组织实施)

2.推进全域无化肥。全面开展有机肥(农家肥)替代化肥行动,有效遏制土壤板结、农作物品质下降的现状,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实现土壤改良,为生产绿色、有机产品打好基础,积极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态循环结合种养模式。到2024年,在全域无化肥的基础上,集中养殖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1%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各乡镇及有关街道组织实施)

3.推进全域无塑料。在巩固禁塑成果的基础上,禁止销售和使用塑料购物袋、不可降解塑料袋、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签、一次性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吸管、含塑料微珠的日化产品和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聚乙烯农用地膜。宾馆、酒店、民宿、超市、景区等场所不再主动提供一次性塑料制品。到2024年,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90%。建立完善塑料制品流通、消费和回收处置管理体系,替代产品推广应用水平大幅提升,塑料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比例有效提升,联合专项整治体系不断健全,塑料垃圾填埋量大幅降低,初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塑料减量和绿色物流模式,塑料污染得到坚决遏制。(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市农业农村局配合,各乡镇及有关街道组织实施)

4.推进全域无污染。全面推进工业废气治理,推广清洁能源使用,强化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防控土壤污染风险。到2024年,全市地表水、地下水、水源地三类水质优良比例均保持在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8%以上,全市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流域生态价值得到进一步提升,全面实现大气、水体、土壤无污染的目标。(州生态环境局合作分局牵头,市农业农村局配合,各乡镇及有关街道组织实施)

5.推进全域无公害。推进农产品质量管控,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建立可追溯体系,生产无污染、安全、优质的农产品。加大农业投入品监管,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培育绿色放心品牌,积极申报创建“甘味”知名品牌,重点打造以牦牛、藏羊、蕨麻猪、青稞、藏中药材、食用菌等为核心的地理标志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品牌,形成特色地理标志型产品体系。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产地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到2024年,农产品的农药及其他污染物残留低于国家限量标准,“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达到8个以上,培育农产品地理标志1个以上,打造“甘味”农产品品牌1个以上,所有农产品达到绿色标准,建成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1万亩,打响高原绿色有机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市工信局配合实施

(四)打造绿色低碳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业绿色转型

1.建立农业绿色加工体系。统筹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实现农产品多层次、多环节转化增值。重点在草场资源丰富的那吾镇、佐盖曼玛镇、佐盖多玛乡、卡加道乡等乡镇集中布局,初步建成以畜草种植、规模养殖为核心,以优质牦牛肉、藏羊肉、特色乳制品等为主要产品,以屠宰副产品综合精深加工为下游延伸产业的畜牧养殖及畜产品精深加工循环产业园区1个。推进勒秀镇、那吾镇等乡镇藏中药材、羊肚菌精深加工、仓储物流和品牌推广。到2024年,全市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50%以上。(市工信局牵头,市农业农村局配合实施

2.推动农牧业产业绿色融合发展。突出串珠成线、连块成带、集群成链,培育品种品质优良、规模体量较大、融合深度较深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构建以那吾镇加拉、勒秀镇仁占道、佐盖曼玛镇岗岔为核心的羊肚菌产业集群,以那吾镇麻岗、勒秀镇塞吾道为核心的藏中药材产业集群,以那吾镇、佐盖曼玛镇、佐盖多玛乡、卡加道乡、卡加曼乡等乡镇为核心的牦牛藏羊产业集群,以佐盖曼玛镇克莫、卡加曼乡香拉、卡加道乡吉利为核心的饲草产业集群,高起点、高标准续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积极申报第四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全省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试点。实施佐盖曼玛镇产业强镇等产业延链强链,按照“优产业、强龙头、建基地、重特色、创品牌”的总体思路,力争培育创建农业产业强镇1个。打造美仁牦牛州级保种场基础设施,提升保种供种能力,新建牦牛繁育基地1个、藏羊繁育基地1个,牦牛繁育核心群4个,藏羊繁育核心群1个。坚持生态优先为主,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按照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的原则,重点实施全省绿色先行示范区项目,促进草原畜牧业与草原生态协调发展。推动农旅融合发展,做大做强“全域旅游无垃圾·九色甘南香巴拉”这一特色品牌,拓展消费业态,实施整体靓化工程。全面提升全域旅游专业村功能档次。在“965356”建设标准的基础上,围绕“七个一”建设目标,完成4个具有旅游功能的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任务。依托文化旅游标杆村、全域旅游专业村和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成果,市场化培育精品民宿和星级农家乐,打造融“乡景、乡味、乡愁”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品牌集群。(市发展和改革局、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各乡镇组织实施)

3.推进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按照政府市场两手并用、农机农艺有机结合、良种良法集成配套的办法,全面推广水肥一体化、绿色植保防控等节水节肥节药技术,集中开展优良品种选育、育苗移栽、机械采收等先进技术的示范推广,整乡整市推进绿色标准化基地建设。按照“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究、产品可召回、质量有保障”的要求,积极打造智慧畜牧业技术平台,实现“从草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检测和效率提升。到2024年,建设以藏中药材、青稞、食用菌为主的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各1处,以牦牛、藏羊为主的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各1处。(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各乡镇及有关街道配合实施)

4.探索构建农牧业循环利用新机制。引导推广绿色生产发展方式,重点推广“饲草(秸秆)—畜禽养殖—有机肥—绿色农产品”“牧草—养畜—加工”“食用菌—有机肥—绿色农产品”等多元双向的区域循环发展新模式。在勒秀镇、卡加曼乡、佐盖多玛乡等乡镇重点推广“特色种养—休闲农业—餐饮住宿—旅游观光”等多业态融合的绿色高效现代农业循环模式。加大粮改饲实施力度,走农牧结合、种养循环的绿色发展路子,推动产业模式生态化发展。(市工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牵头,各乡镇配合实施)

5.探索建设林业碳汇产业体系。积极探索建设以全市森林、草原为主体的碳汇产业体系。在发展绿色生态产业,通过植树造林、森林管理、植被恢复等措施,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减少排放二氧化碳。建立草原生态保护修复长效机制,控制草原载畜量,遏制草场退化,切实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市发展改革局、市自然资源局、州生态环境局合作分局牵头,各乡镇及有关街道配合实施)  

(五)聚焦农业生态发展理念,打造生态文明样版

1.加强草原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全面启动首批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建设,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治理,完善生态保护与恢复长效机制,建设绿色生态安全屏障。继续实施天然草原保护治理、鼠虫害专项防治、退牧还草、沙化退化草原(黑土滩)治理等草原保护修复工程,严格落实草原禁牧休牧轮牧制度,遏制草地沙化退化趋势,推动以草定畜、定牧,实现草畜平衡,草原生态环境实现良性循环,进一步提高草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沙固沙、美化环境等多种生态功能。实施草原防火体系建设及草原畜牧业转型等(牦牛藏羊设施育肥)工程,调整畜牧业产业结构,开展草田轮作和种草补饲,推进草地畜牧业由自然放牧向舍饲、半舍饲养殖方式转变,实现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强化草原有害生物防控,开展鼠害和虫害的综合治理,并通过生态防控,逐步恢复鼠害地生态功能,提高草地质量,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市自然资源局、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各乡镇配合实施)

2.加强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的要求,优化林业生产力布局,以森林为主体,系统配置森林、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等生态空间。继续推进天然林资源保护,实施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水源涵养林、封山育林和退化林修复工程,加大宜林荒山荒地造林力度,加强新造林地、中幼龄林抚育管理,实现林木的固碳效益,提升全市林地质量。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重点公益林、面山绿化等工程,加大林区综合管控系统建设力度,大力营造防护林、水源涵养林,逐步恢复草原、湿地和森林的水源涵养补给功能。通过新建林木良种采种基地,配套建设工程围栏、管护房屋等设施,重点进行林木抚育和良种采集工作,提高土地单位面积产出率,促进农林增收和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林业增效、林农增收的目标。加大国土绿化力度,努力增加绿量,加强濒危野生动植物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强化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森林旅游、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全面提升森林生态系统。完善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不断创新森林资源管理机制,加大执法力度,防止资源浪费。(市自然资源局牵头,市农业农村局配合实施)

3.加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启动湿地保护与修复、自然保护区建设等工程,减轻草地生态压力,促使生态环境总体改善,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循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建立湿地生态修复机制,以美仁草原湿地为保护重点,实施湿地保护与修复项目,开展沼泽植被恢复、退牧还湿、水系连通、扩水增湿、生态补水,稳定和扩大湿地面积。开展退化草原综合治理和有害生物防控,修复受损湿地,恢复水生植物,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湿地生态质量,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提升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建立湿地监测体系,与生态大数据平台相结合,研究提出甘南黄河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提出湿地生态建设、湿地修复及重建策略并应用于实践,初步建立示范性湿地生态电子警察。强化湿地保护的组织机构建设,形成湿地保护的管理队伍和科研队伍。(市自然资源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局、州生态环境局合作分局配合实施)  

4.加强耕地土壤污染防治。进一步加强耕地土壤和农产品协同监测,根据州上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结果为依据,针对受污染耕地,围绕重点农作物品种,设置土壤与农产品协同监测点位,重点监测农产品和土壤样品中镉、汞、砷、铅、铬5项重金属含量。通过采取叶面调控、种植结构调整、轮耕以及原位钝化等措施,对轻中度污染耕地进行全面安全利用。重度污染耕地采取退耕还林还草、调整种植非食用农产品、休耕等严格管控措施,划定特定可食用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域。(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市自然资源局、州生态环境局合作分局配合实施)

(六)强化农业绿色机制创新,构建发展支撑体系

1.集成推广农业绿色技术。探索一批农业绿色发展关键技术和模式,分品种、分环节、分生态类型开展技术创新集成,开发农业绿色发展数字化应用场景。开展农业绿色发展长期固定观测,包括生物降解肥药技术,减少农作物农药残留量。引进低碳农业技术,注重资源循环利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将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秸秆、牲畜排泄物等转化为可利用资源。使用农业废料无害处理技术及清洁能源利用技术,引进土壤修复技术,保护水土资源,推广应用新型灌溉技术可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集成推广新型绿色农业发展技术,实现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市科技局、市水务局、州生态环境局合作分局配合实施)

2.探索建立绿色农业发展激励约束机制。稳定农业绿色发展投入,推动绿色农产品优质优价。建立农业产业绿色发展负面清单,将清单与项目申报、奖评参选等挂钩,严格约束浪费农业资源、过量使用农业投入品、污染农业环境等行为。健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平台,积极对接省州行业部门,先行区和示范区实现全覆盖。构建多部门联合监管机制,严格执行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投入品生产使用等领域法律法规,压实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责任。(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配合实施)

3.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积极探索建立纵向与横向、补偿与赔偿、政府与市场有机结合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争取省、州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项奖补资金、发展基金对我市的倾斜支持力度。探索开展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计量,建立生态产品调查监测机制,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增值。积极推动森林碳汇项目开发交易。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依托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评估,提高破坏生态环境违法成本。健全环境损害赔偿法律制度、评估方法和实施机制,提高破坏生态环境违法成本。(市发展改革局、市工信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州生态环境局合作分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实施)

五、保障措施

(一)压实工作责任。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发展改革、科技、工信、财政、自然资源、住建、水务、农业农村、文体广电和旅游、市场监管、环保等部门和各乡镇、有关街道为成员单位的建设甘南州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农村局,负责制定年度计划及项目方案,并做好定期调度、统筹安排,更好地促进农业建设项目的争取、实施和管理,保障先行区建设工作全面高效实施,构建政府、部门、乡镇(街道)、社会协同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工作新局面。

(二)加大政策保障。建立健全合作市建设甘南州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农业绿色发展稳定投入机制,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州农业绿色发展各项专项资金支持。完善信贷、保险、基金等绿色金融产品体系,探索建立农业生态补偿等质押融资贷款。建立市级财政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奖补机制,制定补贴标准,对绿色农业集群发展、经营主体培育、耕地保护、绿色农产品品牌创建等落实绩效奖补。积极争取国家统筹补充耕地任务和资金,加大对农业绿色发展用地的倾斜支持力度。编制《合作市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支撑体系建设管理办法》,全面保障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持续健康发展。

(三)健全考核机制。市农业农村局牵头,会同各成员单位组织专家团队或委托科研单位对先行区建设情况进行阶段性评估,对出现的问题限期安排整改。各成员单位对标对表将耕地与草地保护、节约高效用水、养殖业投入品规范使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三品一标”提升、绿色农产品供给、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等农业绿色发展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内容,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和目标责任制,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在建设工作中对农业绿色发展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对落实不力的进行问责。

(四)加大业务培训。把技术人才培训作为建设甘南州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工作的重要抓手和有力支撑,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局、州生态环境局合作分局、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市水务局要对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牦牛高质量发展、草原生态系统保护修复、耕地保护质量提升、垃圾污染防治、文旅农旅融合、高效节水农业等重点建设任务,加大对各自领域专业技术人员业务培训,并制定行业业务培训方案,细化实化培训措施,提高培训质量效果,确保按期限完成培训任务。

(五)加强宣传引导。认真组织实施合作市建设农业绿色发展全民行动,倡导全民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自觉践行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以绿色发展为指导方针,大力开展农业绿色发展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全面推广农业绿色生产技术,推介典型案例,宣传可复制可推广农业绿色发展典范,讲好农业绿色发展故事。加大农业绿色发展观念的宣传,提倡绿色消费,推动形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低碳循环等绿色生活方式,营造全社会共同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良好氛围。


附件:1.合作市建设甘南州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重点工程项目计划表(2022—2024年)

       2.合作市建设甘南州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指标

       3.合作市建设甘南州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规划布局

       4.合作市建设甘南州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重点工程项目计划


相关文档

链接:关于对《合作市关于建设甘南州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实施方案》的政策解读

下载:中共合作市委办公室合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合作市关于建设甘南州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实施方案》的通知.pdf

  
附件【中共合作市委办公室合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合作市关于建设甘南州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实施方案》的通知.pdf
附件【附件1-2合作市建设甘南州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方案(1)(1)(2).xlsx
附件【附件4项目计划(1)(1)(2).docx
附件【附件3合作市建设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规划布局(1)(1).docx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