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策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政府网站年度工作报表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依申请公开

乡镇街道部门单位

重点领域公开

  • 索 引 号:ghf/2025-00257
  • 标      题:【好评中国】让好房子承载亿万群众的新期盼
  • 发文字号:
  • 发文机关:部门
  • 成文日期:
  • 发文日期:2025-11-11

【好评中国】让好房子承载亿万群众的新期盼

时间:2025-11-11   作者: 点击数:  

“十四五”以来,人民群众住房条件进一步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建筑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快、住房城乡建设领域改革进一步深化。站在新的起点,各地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更好地安居乐业,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在需求保障中增强民生底色。好房子承载着千家万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十四五”时期,各地抓住“安居”这个基点,持续提高人民群众居住水平。建立包含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对不同群体,在住房保障制度上作出相应安排。“十四五”时期,建设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和城中村、城市危旧房改造等安置住房1100多万套(间)、惠及3000多万群众。不断加大对居民购房的政策支持力度,出台购房补贴等各类优惠政策,降低居民购房成本。“十四五”时期,全国累计销售新建商品住宅面积约50亿平方米。扎实推进保交楼工作,全国750多万套已售难交付住房实现交付。“十四五”时期,全国累计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4万多个,惠及4000多万户、1.1亿居民。面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各地要从群众需求出发,既要保障基本住房需求,也要满足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持续增强民生底色。

在文化保护中厚植发展底蕴。我们在建设好房子的同时,也要更加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弘扬。“十四五”时期,抢救保护了一大批历史文化遗存,让人民群众共享历史文化保护的成果,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时摸清历史文化资源家底、公布名录信息、建立数字档案、挂上保护标识,推动历史文化遗产与现代生活融为一体,消除建筑结构和消防安全隐患,让老城里的居民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开展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活化利用历史建筑、工业遗产,更新改造一大批老厂区、老商业区等老旧街区,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好的生活空间、更新的消费场景、更多的创业空间。建筑业产业结构持续深化、建造技术显著提高、整体实力明显增强。建筑业支撑了城中村改造、危旧房改造、老旧小区改造等一批民生工程,改变了城乡面貌,改善了人民群众生活条件。

在深化改革中激发机制活力。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是支柱产业之一。“十四五”时期,我国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完善住房供应体系,改革完善房地产开发、融资、销售等基础性制度,建立人、房、地、钱要素联动新机制。坚持优化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坚持防范风险、强化监管和创新发展模式相协调,坚持顶层设计和因城施策相统筹,坚持合理控制增量、优化调整存量、着力提高质量,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持续深化改革,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有力有序推进现房销售,规范预售资金监管,切实维护购房人合法权益。持续巩固提升世界领先技术,聚焦科技前沿、民生改善、工程需求,实施国家重点研发专项,组建了一批科技创新平台,攻克大跨度、大空间、复杂结构、绿色低碳、智能建造和城镇给排水等方面一批技术难题。

来源:中国甘肃网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