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策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政府网站年度工作报表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依申请公开

乡镇街道部门单位

重点领域公开

合作市2025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

时间:2025-09-11 10:15:43   作者: 点击数:  

2025年上半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甘肃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全市经济运行持续向新向好,呈现总体平稳、质效提升的发展态势。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上半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81896万元,同比增长5.8%,低于目标任务0.2个百分点,居全州第。其中:完成第一产业增加值12993万元,同比增长4.5%,低于目标任务0.6个百分点,居全州第;完成第二产业增加值111020万元,同比增长1.4%,于目标任务5.6个百分点,居全州第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83968万元,同比增长1.7%,于目标任务4.3个百分点,居全州第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于目标任务7个百分点,居全州第完成建筑业增加值27134万元,同比增长0.5%,低于目标任务1.5个百分点,居全州第;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257882万元,同比增长7.6%,于目标任务1.6个百分点,居全州第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208万元,同比下降0.3%,低于目标任务7.3百分点,居全州第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767万元,同比增长27.1%,高于目标任务32.17个百分点,居全州第一;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3147万元,同比增长7.1%居全州第一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174114万元,同比增长20%,于目标任务8.5个百分点,居全州第;完成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80元,同比增长6.2%,低于目标任务0.8个百分点,居全州第完成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93同比增长6.5%,低于目标任务1.2个百分点,居全州第

13项主要指标总量完成情况分县市对比来看,全市共有9项指标总量位居全州第一(地区生产总值、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工业、建筑业、规模以上工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项指标总量位居全州第三(固定资产投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项指标总量位居全州第五(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项指标总量位居全州第六(第一产业增加值);从增速对比来看,全市共有2项指标增速位居全州第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项指标增速位居全州第二(地区生产总值、第三产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项指标增速位居全州第四(规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项指标增速位居全州第五(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项指标增速位居全州第六(第一产业增加值)

从三次产业贡献、拉动增长情况来看,第一产业贡献率为2.85%,拉动增长0.1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贡献率为6.57%,拉动增长0.3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贡献率为90.58%,拉动增长5.25个百分点。从贡献、拉动增长最大的行业看,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两个行业对上半年经济发展贡献最大、拉动最强,贡献率分别达到32.45%、8.21%,拉动增长分别达到1.9、0.5个百分点。

二、经济运行的特点

(一)农牧生产形势良好上半年,全市完成一产增加值12993万元,同增长4.5%种植业:全市完成粮食作物种植面积8.03万亩,增长0.87%其中青稞6.62万亩,同比增长1.19%,马铃薯1.12万亩,同比下降1.43%,豆类0.35万亩,同比下降2.28%;种植经济作物中藏药材1.21万亩,同比增长18.54%、油菜2.23万亩,同比下降2.69%;食用菌600亩,同比增长25%,草莓50亩,增长7.14倍,蔬菜580亩养殖业:上半年,各类牲畜存栏31.51万头(只、匹)同比增长0.08%。其中牛存栏8.95万头,增长0.63%,羊存栏21.13万只,增长0.98%,猪存栏1.34万头,增长0.07%;出栏各类牲畜5.48万头(只、匹)同比增长7.54%其中出栏牛0.77万头,增长8.38%,出栏羊3.91万只,增长8.99%,出栏生猪0.78万头,增长0.11%。牛奶产量1111吨,增长11.5%。

 (二)工业经济增速缓慢。上半年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83968万元。同比增长1.7%。其中,规模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8%。

(三)建筑业增速由负转正。上半年,全市完成建筑业增加值27134万元,同比增长0.5%。其中,总专包企业在地区生产总产值中同比增长2.5%。

(四)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上半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74114万元,同比增长20%。全市共有在库统计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49个,其中500-5000万元投资项目33个,5000万元及以上投项目16个 ,房地产开发项目3个。

(五)消费市场动力不足。 上半年,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208万元,同比下降0.3%。分行业来看,批发零售业完成零售额68540.6万元,同比增长2%;住宿餐饮业完成零售额41667.4万元,同比下降3.7%。

(六)财政收支平稳增长。上半年,全市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767万元,同比增长27.1%;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3147万元,同比增长7.1%。

(七)居民收入稳步提升。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80元,同比增长6.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93元,同比增长6.5%。

三、存在的问题

(一)一产方面:一是畜产品价格不稳定进入6月份后,全市牛、羊肉市场销售价格同比下降了1.44%和1.84%,成为影响畜牧生产、农牧民收入增长的潜在因素;二是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减弱。受以畜牧产品为原料的华羚、燎原等公司生产下滑、对畜牧产品收购下降,企业带动作用弱化以及市场消费的多元化,对畜牧业发展造成冲击,畜产品产量下降了43.28%三是极端天气对农牧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据气象信息显示,二季度合作市平均气温较往年偏高2.1℃,土壤墒情较差,不利于牧草和春播作物出苗生长。

二产方面一是两家金矿企业早子沟、辰州受国际金价波动及价格指数因素影响,虽然产值同比增长37.9%,但价格指数比一季度增长1.2个百分点,导致增加值增幅不高,没有起到有力的支撑作用;二是三家水泥制品行业(巴盟、和泓、鑫达)受基建项目开工滞后影响,库存积压仅通过错峰生产调节三是两家乳制品企业产值分化明显(华羚、燎原)。燎原乳业公司通过电商渠道拓展实现产值增长14.2%,但华羚公司订单减少产品同质化严重、出口渠道收缩导致产值下降34.4%安果水电站受上游来水量减少,导致发电量下降,产值同比下降29.5%五是现有建筑企业大多数为传统经营为主导的企业,营业范围以土木工程、住宅房屋建筑等传统产业为经营对象,附加值低,企业规模小、经营范围单一、发展空间有限,难以形成规模效应,缺乏市场竞争力。六是建筑市场缩水是导致企业经营下滑的主要因素。随着合作市辖区内房地产市场由高峰期走向低谷,建筑领域内从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的转移已经形成,加之固定资产项目减少,建筑业“吃不饱”已经成为当前的常态。

(三)三产方面:一是商贸重点行业发展不均衡,部分领域承压。14家批发零售企业中,销售额下降的有8家,降幅最大的三元商贸公司下降41.6%,零售额下降的有6家,降幅最大的恒达商贸公司下降46.5%;23家住宿餐饮企业中,营业额下降的有13家,降幅最大的甘南饭店清真美食城、桃源大酒店分别下降59%、40%,零售额下降的有9家,降幅最大的甘南饭店清真美食城、甘南旅投分别下降59%、56.2%。二是金融业增速下降成为拉低第三产业的重要因素。上半年,全市金融业同比下降1.8%,核算其增加值的当期金融机构利息净收入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这一指标增速下降3.2%。虽然金融业增速由一季度的下降5.9%,降幅收窄至当前的下降1.8%,但其持续的负增长态势对第三产业发展影响依然较大。

四、对策建议

(一)一产方面:一是强化产业项目、扶持政策落地见效。督促各项目实施单位尽快实施第一批财政衔接资金东西部协作、中国海油援建等确定的总投资11952万的54个项目,抢抓实施建设黄金周期,确保形成有效固定财产及早发挥效益,带动群众务工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实施好2-4岁牦牛补贴项目和藏羊出栏补助项目,强化与牦牛藏羊养殖补贴项目的衔接,鼓励和群众加快出栏对龙头企业进行政策、资金、项目帮扶,切实提升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强化部门沟通做好3个畜牧业生产监测点的指导。农业农村部门要与各乡镇做好农业统计数据采集上报的协调沟通,挖掘农业增长因素同时,要确保3个监测点牲畜存栏量和出栏量统计真实完整,对统计样本监测户记账工作要加强指导,确保应统尽统。

(二)二产方面一是着力推动金矿企业建设绿色矿山,在保证环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依托黄金价格上涨优势契机,进一步扩大产量,提高产值。组织水泥企业对接重点工程,建立"项目库-建材清单"直供机制。深化工业企业精准监测服务建立"一企一策"专班机制,对产值下降企业开展重点监测和指导服务通过政策、资金扶持,拓宽企业销路,推动企业发展三是培育建筑业龙头企业。鼓励对部分微小建筑企业兼并重组,支持资质升级,提升承揽大中型项目的能力。同时引导企业向市政工程、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等新兴领域转型,提升行业竞争力。

(三)三产方面:一是着力发展商贸服务业。目前我市在持续做好批零住餐升规入库的基础上,对现有在库企业给予保护和支持,鼓励企业提档升级、扩大规模提高效益。充分挖掘发展潜力,积极培育、建设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和特色市场,实现大流通带动大市场、大市场促进大生产。大力推行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构建集约便利的现代零售服务体系。二是依托旅游资源发展住宿餐饮业和文化娱乐业。利用当周旅游景区、美仁大草原、九层佛阁等特色文旅产业,以全方位的旅游发展带动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发展,同时,加快推动旅游与文化娱乐业等产业的融合,把提升文化内涵贯穿到吃、住、行、游、购、娱等各环节和旅游业发展全过程,推出更多富有本地特色的旅游产品、旅游形象,提升市场竞争力。三是着力培育现代服务业市场主体。大力推动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通过发展整合优势资源,做强做大传统产业,通过招商、扶持、提高待遇等方式,不断培育和引导企业发展壮大,增强企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