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
27载砥砺奋进,各民族正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奔赴美好未来!
走进合作市的大街小巷,各族群众和谐共处的场景扑面而来,心手相连的感人故事俯拾皆是。大家以真诚滋养真诚,让每份善意都生根发芽;用心灵温暖心灵,让跨越民族的情谊悄然流淌。
在这里,民族团结早已根深蒂固、枝繁叶茂、硕果累累。一张张笑脸如格桑花在蓝天白云下摇曳,奏响了全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幸福和谐主旋律。
近年来,合作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多措并举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谱写了一曲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动人乐章。

和谐羚城!各族群众守望相助 手足情深
广场上,各族群众共跳欢快的锅庄舞,踏出和谐的节拍;城乡社区里,邻里之间亲如家人,楼上楼下互帮互助的暖心事每天都在发生…… 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藏、汉、回等18个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从街头巷尾的点滴小事做起,凝心聚力谋发展。
如今的合作市,经济稳步增长,社会安定祥和,民族团结早已融入城市血脉,成为各族群众共同认同的信念、有目共睹的生动现实,在羚城大地上绽放出最美的和谐之花。
夜幕降临,香巴拉主题文化广场上灯火璀璨,锅庄舞的旋律如清泉般流淌,各族群众自发聚拢,一场属于民族团结的欢乐盛宴就此拉开序幕。
各族群众手牵着手,踩着民族舞节奏围成大圈,舞步时而轻快如蝶,时而豪迈如潮。本地群众与外地游客并肩起舞,笑容在每个人脸上绽放,不同语言的欢笑声交织成最动听的和弦。衣袖翻飞间,是文化的交融;脚步起落中,是心灵的贴近。这支流动的“团结舞”,让陌生人变成朋友,让心与心紧紧相连,生动诠释着 “中华民族一家亲” 的深刻内涵。它不仅是羚城夜晚最温暖的风景,更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欢声笑语中悄然扎根、生长。

和睦羚城!各族群众相融相携 和乐共处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和谐的邻里关系是居民生活的温暖底色。曾荣获合作市第四届 “最美羚城人” 的宋成祖,是当周街道卓尼路社区居民。2020年从企业退休后,他未曾停下奉献的脚步,主动成为一名老年志愿者,在美森佳苑小区谱写着民族团结的暖心篇章。
美森佳苑人员构成复杂,独居老人数量较多。宋成祖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主动提议成立老年人志愿服务队,这一想法得到了各族老人的积极响应与支持。经他多方协调,老年人日照中心成为服务队的活动场地,他也被大家一致推选为队长。如今,这支队伍已从最初的10人发展到50余人,成员涵盖汉、藏、回等多个民族,服务内容从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拓展到政策宣传、社情收集等领域。大家携手并肩,为小区各族居民排忧解难,让民族团结之花在互助互爱中绚丽绽放。
如今,羚城各族群众相融相携、和乐共处,邻里守望、民风淳朴,正稳步推进政治坚定、民族融洽、文化认同的和谐民族大家庭建设,而这支老年人志愿服务队的精神,也在民族团结中持续闪光。

和气羚城!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
为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合作市先后举办羚城音乐节、原生态民歌展演、“南木特”藏戏展演、第八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及香巴拉文化广场锅庄舞体验活动等,如璀璨星辰照亮文化交流夜空,吸引国内外游客共赴这场民族团结的盛会。
羚城音乐节上,各族旋律交织共鸣,传递和谐共融的美好愿景;原生态民歌展演中,不同民族的歌声里藏着共同的深情,让游客触摸到民族文化交融的温度;“南木特”藏戏展演以独特艺术,在传承藏族文化底蕴的同时,架起跨民族理解的桥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各族健儿并肩拼搏、协作争先,将团结奋进的精神写进赛场每一个瞬间;香巴拉主题文化广场的锅庄舞体验活动,更是让各族群众与游客手拉手围成同心圆,在舞步流转中共享欢乐,让民族团结的暖意直抵心间。
深入开展“党亲・国好・法大・家乡美” 教育实践活动和宗教领域 “三个意识” 学习教育,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促进民族团结。组织40名藏传佛教中青年活佛、宗教界代表及寺庙办干部赴天津滨海新区考察培训,这是草原与海洋文化的碰撞、高原与滨海宗教界的握手,更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具体实践。
这一系列活动不仅促进文化交流传播,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更以鲜活实践筑牢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纽带,让“中华民族一家亲” 的共识在欢声笑语中愈发深厚。

和美羚城!各民族群众携手共享城市发展硕果
以民族团结为纽带激活城市发展动能,合作市大力实施“一心三区” 战略,瞄准 “南扩、北提、东进、西升” 的城市建设方向,推进城市更新、乡村建设,在发展中厚植民族团结根基。
市科技馆、图书馆、好人馆、市人民医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基地等惠民场馆相继建成,成为各族群众共沐文化、凝聚同心的精神家园。母婴室、路标路牌、公交站台遮雨亭等设施升级改造,公共场所均设无障碍通道与卫生间,细微处满含对各族弱势群体的同等关怀。当周街道与伊合昂街道的两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宛如温暖港湾,让各族老年人共享“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的幸福生活。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城市社区综合文化中心持续完善,规范未成年人活动功能室,让各族孩子在共嬉共学中深扎团结之根。
居民小区绿化、净化、美化、亮化工作,“乱搭建”“停车难”“闯抢堵” 等一批 “城市之痛” 得到有效解决,不断改善居民生活环境。这一系列举措,让城市发展成果由各族群众共同分享,不仅提升了生活品质,更让各民群众在共享便利、共沐温暖中拉近心灵距离,在交往交流中凝聚 “中华民族一家亲” 的共识,让团结之花在羚城大地上愈发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