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月的羚城,春意盎然,冰雪消融后的广袤草原,如同被大自然悄然换上了嫩绿的新衣。湿地之上,候鸟翩跹起舞,为高原大地增添了灵动的气息,处处焕发着勃勃生机。近年来,合作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生态保护、生产发展、生活富裕 “三位一体” 的绿色发展为新路径,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稳步前行。
全民行动 绿满羚城共建生态
今年来,合作市以实际行动践行生态保护理念,以“携手绿满羚城,共建生态合作”为主题,以全域增绿为总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宜林地、裸土地、植被覆盖度低的灌木林地以及街道景观带、生态文明小康村、旅游专业村、乡村“四旁”地等区域,动员全市干部职工、人民团体、各乡镇街道居民等社会力量,完成2.8万株苗木栽植任务,全面提升城乡绿化质量;社区干部积极投身河道垃圾清理工作,守护河流清洁;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宣传活动,使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此外,合作市还充分利用“线上 + 线下” 宣传模式,通过社区宣讲、新媒体科普等形式推广垃圾分类、禁塑令等,推动生态理念融入千家万户,成为市民日常生活的行动自觉。
草原复苏 生态监测保驾护航
随着气温逐渐回暖,当周草原、美仁草原陆续迎来返青时节,初春暖阳下,“草色遥看近却无” 的景象缓缓铺展。为全面掌握草原生态状况,市自然资源局联合草原站积极开展春季草场监测工作。工作人员运用无人机航拍技术,从高空俯瞰草原全貌,同时结合地面样方调查,对牧草长势及土壤状况进行细致评估。最新监测数据显示,今年合作市草原植被恢复态势良好,未出现大面积退化现象。



“我们在加强春季草原防火巡查的同时,积极引导牧民科学轮牧,避免因过早放牧影响牧草再生。”合作市草原监理站站长才让吉介绍道。近年来,合作市以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为核心,持续加大生态治理力度。投资3584万元实施多项生态治理项目,义务植树、人工造林、退化草原修复等工作成果斐然,完成25亩虫鼠害防治,补植各类苗木1.1万株,筑牢生态基底。
科学治理 候鸟归来共绘春景
在勒秀洮河,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赤麻鸭等珍稀候鸟陆续北归,它们在水畔悠然栖息、觅食,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为进一步提升周边村民的生态保护意识,党员干部与志愿者纷纷行动起来,深入村庄向村民普及环保理念和生活垃圾管理等相关知识,倡导大家共同呵护洮河生态环境。


同时河长制成员常态化开展巡查工作,成为推动全民治水、全民参与生态保护的生动实践。他们以身作则,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了全民共同参与生态保护的良好氛围。
科技赋能 智慧管护再上新台阶
合作市在生态保护工作中引入了诸多科技新手段。生态管护员配备“甘肃省空气质量”“蓝天之眼”APP,实现空气质量环境问题 “掌上查、即时报”。对全市重点流域地表水、地下水水质进行监测,水质均达到100%或优于国家Ⅲ类标准,土壤环境稳定向好,让清澈水质成为城市生态底色。同时,市生态环境局大数据平台整合了气象、水文等多源数据,通过数据分析为生态决策提供精准支持。


“我们将继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让合作市的天更蓝、草更绿、水更清。”甘南州生态环境局合作分局大气干事赵全表示。如今的合作市,正以实际行动书写着生态与发展的和谐答卷,在推动城市繁荣发展的同时,不断擦亮生态底色。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成为城市最鲜明的标识,更化作惠及全民的民生福祉,让 “绿水青山” 的生态优势加速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描绘出更加美好的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