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合作市人民政府网站!
  • 设为首页
  • |
  • 加入收藏
甘南州政府

临潭推进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 妙笔绘美景 乡村换新颜

发布时间:2016-09-13 15:15:55 阅读次数:

  干净整洁的院落,儿童嬉笑玩耍,老人闲唠家常;宽敞平坦的马路,一家老小悠闲散步……这是临潭人多年以来对家乡环境的美好憧憬。如今,随着县委、县政府一系列民生项目的实施,这个看似遥远的梦想正悄然变为现实:新修的道路四通八达,太阳能路灯整齐明亮,村落整洁,花红柳绿、果蔬鲜美的田园,碧水蓝天的小河,映衬着一座座青瓦白墙的洮州新民居,处处充满了新农村的现代气息,一座座美丽如画的乡村正破茧化蝶。
精心组织机制全
  临潭县把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作为农牧村工作的有效抓手,紧紧围绕“生态立州”战略,深入贯彻落实全州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长为常务副组长,全县副县级包乡领导为副组长,各乡镇、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精心研究落实州委、州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的决策部署,提出临潭县推进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的政策措施和意见建议。同时,设立了县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专职办公室,下设综合协调组、规划编制组、建设实施组、项目督查组和宣传报道组5个专项工作组,形成了决策、执行、督导,运转高效、推进有力的工作机制。
科学规划布局优
  坚持以生态文明作为小康村建设最高标准,围绕“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目标,在建设中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和地域特色。
  按照“一村一品”“一户一特”要求,高起点规划,高品位建设,深入挖掘村庄特色,塑造村庄品牌,编制了一批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规划,加强了对点、线、面等的有效规划和衔接。通过实地摸底调查,听取群众意见,反复论证,最终确定了14个景区旅游村,45个公路沿线自然村,2个城乡结合部,9个脱贫村,1个易地搬迁安置点。村庄规划设计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指导,总体风格既有统一标准,又彰显个性特点,也体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格、地域特色和发展后劲。
村容整洁环境美
  眼下在临潭,一场全民参与共建生态文明小康村的“大戏”正在上演:房屋改造、铺设道路、环境整治……到处是一片忙碌景象。
  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开展多模式、多形式建设,按照“白墙青瓦灰墙裙,加檐加顶加上盖”的房屋改造思路,对农户房屋进行统一改造。同时,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修建花坛,建设文化广场、文艺舞台,安装路灯,绿化村庄,修建文化墙,一步步实现了农村布局优化、民居美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饮水净化、卫生洁化、路灯亮化,不断提升农民生活品质。
  各村建起垃圾集中收集点、填埋点,及时清理垃圾。通过“三改”工程,建立健全村规民约、门前卫生“五包”等村庄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并有效运行,使环境卫生长期保持干净、整洁。
  临潭县把农牧村“三改”工程作为推进生态家园建设、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的突破口,以住房特色化风貌改造为亮点,坚持整治与改造相结合,在国家建设资金尚不到位的情况下,宣传动员广大群众积极投劳投资,参与自建,户均自筹2.5万元。截至目前,71个生态文明小康村住房徽派特色改造6737户,墙体粉刷、门窗改造等已完成5680户,完成率达85%;住房节能改造4062户,新建、改造住房太阳能暖廊、安装太阳能灶、太阳能热水器3322户;拆除路边闲置户厕503座,改造户厕3831户,人畜分离改造牲畜棚圈673座;累计完成投资14936.5万元。
产业富民生活甜
  按照“一村一品”、“一家一特”的思路,突出发展生态农牧业、乡村旅游业。借助“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机遇,以景区、水域、林区四周为重点,建设打造八角乡牙扎村大庄社、冶力关镇洪家村海家磨社等14个旅游专业村,进一步挖掘乡村内在潜力,提升旅游品牌影响力。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合作社的发展模式,把提高特色产业规模化程度作为首要任务,推广藏中药材种植1502亩,高原夏菜、葵花、油菜经济作物3840亩,规模养殖园区2处。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延长产业链条,大力发展经济苗木种植以及农畜产品、旅游产品的开发加工产业。扶持发展农牧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160多户,农家乐80多户。同时加强科技支持,培养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增强农牧民自我发展能力,组织开展农牧业种养殖技术及建筑技术、家政服务、旅游餐饮服务实用技能培训班20多期,培训人员达到4125人次,共完成投资2648万元。

上一篇:刘永革到合作市企业矿区调研检查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工作

下一篇:甘南牧民用上“生态文明小康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